儿时的徐春晓姐弟

现在的徐春晓(前)一家
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家庭,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?有人说是依靠、归宿,也有人说是累赘……在北干街道荣联社区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子,她给出了不同的观点——“家庭、家人,是我前进奋斗的动力。”她叫徐春晓。

父亲有重病,弟弟患有脑瘫,医药费高昂,母亲体弱在家务农,面对家庭的困境,徐春晓选择一肩挑起。10余年来敬老爱亲,真正做到了对家庭的无私奉献!

徐春晓,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,家中虽不富裕但父母相亲相爱,作为长女,她拥有来自父母毫无保留的爱。无忧无虑的生活,随着两年后幼弟出生而打破。1978年8月,弟弟徐晓华因出生时发生医疗事故,被医生诊断患有脑瘫。父母竭尽全力救治小儿子,然而家中又有繁重的农活需要照料,不得不把年仅2岁的徐春晓送去亲戚家抚养。

懂事的她离开了父母的怀抱,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才重回父母身边。在刚懵懂的年纪,徐春晓就要担起照顾幼弟的重担:父母下地干活时,她给弟弟洗脸、喂饭、哄他入睡,彼时,患病的弟弟才刚刚学会走路;在往后的日子里,她一边上学,一边帮助父母照顾弟弟,在父母不耐烦弟弟时,她总是第一时间安慰弟弟,宽慰父母;完成功课后,她会带着弟弟在村里散步。兄妹之间感情深厚,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的弟弟,“姐姐”两个字却说得无比清楚。

出嫁后的她,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及弟弟。但是上天并没有眷顾她,结婚后,徐春晓怀上了双胞胎,十月怀胎比普通人更加困难,怀孕后期脊椎受压迫导致经常腰疼。双胞胎出生后,她和丈夫却离婚了。她没有埋怨丈夫,也没有背弃原生家庭,离婚后回到父母、弟弟身边,继续担起家庭重责。

作为一名母亲,她深知知识和品行的重要性,即使再忙再累,她也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。她时常教育女儿在学习、工作上要踏踏实实,在生活上要简朴。对人要和善、对长辈要尊敬、做人要诚实、做事要诚信。身教胜于言教,在她的影响下,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,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、爱心、上进心,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,在家里是长辈眼里孝顺的好孩子。女儿们的懂事以及出色的成绩,令她倍感欣慰。

上天喜欢开玩笑,总是会在你把所有的计划都安排好了,突如其来地给你一盆冷水,淋得你猝不及防。2014年面临整村拆迁,徐春晓一个人东奔西走,忙着整理东西开始搬家。雪上加霜的是,年迈的父亲患上了肺癌,不得不进行手术,重活累活瞬间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膀上。

父亲重病期间,在上海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待了1个多月。面对一张张病危通知书,徐春晓一次又一次地恳求医生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。为了方便照顾父亲,晚上她就睡在医院,医院俨然成了“第二个家”。当医院里没有陪护的床位,她就睡在走廊里,夜晚还不时起来看看父亲。父亲出院后,她更加细心照顾:煎药、喂饭、擦身体、洗衣服……一样样一手操办,没有半点怨言。

“百善孝为先”、“亲亲、长长、幼幼”,敬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奉行的传统美德之一。徐春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,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,而且还同时代精神相结合,在新背景下得到升华。

标签: 传统美德 竭尽全力 第二个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