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,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而人口布局更关系到未来经济增长,事关均衡发展。近日,萧山区统计局从人口结构和流动人口的角度,对萧山人口现状进行了梳理。

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(以下简称六人普),到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(以下简称七人普),10年间萧山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?人口数据的演变给出了答案。


(资料图片)

变化一

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居住在乡村人口不足2成

七人普汇总数据显示,萧山常住人口为201.17万人,相较于六人普增长了66.55万人,年均增长4.09%。

从人口总量看,瓜沥镇最多,达到了23.30万人。人口超10万以上的镇街(平台)有7个,依次为瓜沥镇、新塘街道、城厢街道、北干街道、新街街道、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
而从人口密度看,北干街道最高,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人口数达7767人。城厢街道、新塘街道、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紧随其后,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人口数分别为6030、5242、4954。

七人普时期,全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2.53万人,占比达80.79%,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.64万人,占比达19.21%。

具体到各区域,城厢街道、北干街道、新塘街道等10个地区已经实现全域城镇化,其次是闻堰街道,城镇化率也达到了98.25%,这些镇街主要集中在钱江世纪城附近,基本为萧山区中心地带。

6年前,G20杭州峰会的开办,让作为主要承载地的萧山加速跃入杭州城市化的中央,钱江世纪城等大平台迅速崛起,定位杭州城市新中心;亚运会的筹办,再次刷新了萧山作为杭州城市“窗口”的形象,一批重大基础设施、重大产业平台、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见效,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,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。

随着钱塘江沿岸的杭州之门、亚运三馆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、亚运村等地标建筑的出现,萧山已进入城市化加速跃迁的时代。这些新地标,是G20杭州峰会和杭州亚运会的“符号”,而地标之变,正是萧山主动适应发展变化,遵循城市化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从年龄结构来看,全区25岁到34岁的适婚年龄段中,男性人数有231017人,女性有189345人,男女比例为1.2:1,即可能存在每6个青年男性当中,就有1个是单身的情况。

具体到各镇街,红山农场性别比最高,达到了135.38。其次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、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,分别为131.59、130.42。而城厢街道的性别比较低,仅为98.84,是全区唯一一个女性多于男性的地区。

变化二

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人口汇集萧山10年流入近81万人

总体来看,全区0-14岁低龄人口占比为12.53%,15-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为76.03%,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1.44%。

以城厢街道、北干街道、宁围街道为例,0-14岁占比分别为14.11%、14.12%、12.24%,15-64岁占分别比为73.25%、77.52%、80.73%,65岁以上占比分别为12.64%、8.36%、7.03%。

尤其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,15-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高达87.42%,其次是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,15-64岁占比为83.94%,萧山商业城、红山农场也超过了83%。

这充分说明,萧山凭借其丰富的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优势,吸引各地劳动力人口汇集,年龄结构“橄榄型”特征明显。

从年龄结构来看,15-34岁之间的青壮年人口,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及周边镇街,其中新塘街道、瓜沥镇、北干街道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、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这五个区域人口超过50000,依次为62337、59206、59019、58412、55627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萧山百岁以上高龄的人口中,女性多于男性,男女比例为1:2,其中瓜沥镇百岁老人数量最多,达到20人。

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,原来备受欢迎的北上广似乎不“香”了。人们惊奇地发现,我国人口开始大量流入这些新一线城市,比如杭州。有专家表示,人口激增始于杭州将“大力发展信息经济、推动智慧应用”定义为“一号工程”后的2015年,也是在2015年,杭州首次进入“万亿GDP城市俱乐部”。可见,经济高速发展是吸引人口的最有效措施。

萧山作为省市发展排头兵,作为杭州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主阵地,在逐步完成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破题转型的过程中,已成为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居住的首要目标城市。

10年间,全区流入人口(杭州市以外)共计80.87万人,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.20%,其中流入人口大部分来自省外,为68.32万人,占总人口的84.48%。

从人口流入量来看,瓜沥镇流入人口位居全区第一,有8.59万人,占萧山流入总人口的10.63%;其次是新塘街道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,流入人口规模分别为8.42万人和7.46万人,占比分别为10.42%和9.23%。新街街道、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和宁围街道流入人口也较多,均超过五万人。

从流入人口增速来看,宁围街道流入人口的增加速度尤为迅猛,增幅达1892.02%,远高于萧山其他街镇。其次为瓜沥镇和所前镇,流入人口较2010年分别增长385.20%和373.37%。

此外,义桥镇、新街街道、临浦镇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北干街道、衙前镇和蜀山街道流入人口增幅均超过100%。

调查显示,萧山流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安徽、河南和贵州等省份。其中,来自安徽和河南的流入人口数量最多。安徽流入人口为18.28万人,占萧山流入人口的22.60%;河南流入人口为14.62万人,占萧山流入人口的18.08%。

贵州、江西和四川等省份的流入人口也较多,分别为6.73万人、5.03万人和4.43万人,分别占全区流入人口的8.33%、6.22%和5.47%。

“萧山企业多,找工作比较容易,城市建设也不错,生活很方便,所以我打算在这里长居。”老家贵州六盘水的包辉中专毕业后,去过全国很多地方,一直处于打“零工”的状态,2年前他来到萧山就不想再“流浪”了,笑言“总算找到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,心里感觉很踏实”。

变化三

引来大批“金凤凰”栖居人才黏性越来越强

区位优越的萧山,一直是杭州乃至浙江构建大都市的核心之一。随着杭州从“西湖时代”“钱塘江时代”迈向“大杭州时代”,萧山融杭脚步加快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

近年来,萧山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速,空中、高铁、高速等跨区域交通体系不断健全,浙大二院、学军、杭二中等优质资源跨江而来,高端项目人才也纷纷集聚,正成为杭州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。

从常住人口来看,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、北干街道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,平均受教育年限较高,分别为12.34年、12.63年和12.37年,均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。

“虽然流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主要为初高中学历,这与我区制造业产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关。”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不过也有例外,如盈丰街道(钱江世纪城)流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,明显高于其他镇街。

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。近年来,钱江世纪城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,加大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育力度,做好服务保障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磅级人物和高精尖人才“飞”入世纪城,扎根世纪城。如由钱江世纪城管委会与蚂蚁金服共建的蚂蚁创新基地,现已落地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类型企业数十家,引来国内外大批“金凤凰”来此栖居。

据媒体报道,截至去年底,世纪城已累计引进院士12名(其中海外院士5名),国家和省市级领军人才14名,签约落地“5213”项目80余个。同时,每年还有30000名以上的高学历年轻人涌入世纪城,为这座新城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
从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来看,长期定居萧山的人数占比大幅提高,短期流入萧山人口占比有所下降。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在五年以上的流入人口,占比上升了21.20个百分点(七人普为42.00%,六人普为20.80%)。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在三年以内的流入人口,占比降低了21.52个百分点(六人普为65.18%,七人普为43.66%)。

而留在萧山长期发展的流入人口占比不断提升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较强的人才黏性。

此外,根据10%长表抽样数据分析可知,萧山流入人口中,参加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,分别占参加工作的流入总人口的52.59%和45.79%。

在第二产业中,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最多,有2.39万人,占比34.36%;其次是建筑业,从业人员为1.26万人,占比18.09%。在第三产业中,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人口最多,从业人员为9985人,占比14.37%;其次是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,有4731人,占比6.81%。

标签: 钱江世纪城 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干街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