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图 俞钦洋

移动支付,让我们的一日三餐用手机就能搞定;跨境电商高速发展,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“买遍全球”;直播电商强势崛起,让我们购物变得省时省钱又省力;高端商场不断进驻,让我们的品质吃喝越来越方便……从2012年到2022年,每一个平凡的我们,都在见证着萧山消费的巨变,而我也不知不觉被消费浪潮裹挟着,在里头翻滚着,并试图捕捉这十年的消费脉络。

一杯咖啡折射商圈的变化


(资料图)

十年前,我还在杭州读大学,周末与同学们一起去西湖附近游玩时,有同学指着前方激动地说:“看,这有一家星巴克。”

另一位同学当下还冒出了一个非常洋气的英文“Xingbuck”,这个说错了的英语单词,惹得大家一阵狂笑。

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,星巴克是高端咖啡的代名词,只能在杭州市区的西湖边、商业核心区、高端商务区见到。对它,当时的我们都不太舍得掏腰包尝新。那时候,萧山没有星巴克,我们去杭州喝星巴克,就跟攒钱一样,总要攒够一个月,跟朋友相约一起到杭州去喝一杯。

可能是心有所盼吧,星巴克在2012年终于进驻萧山,并陆续在萧山的恒隆广场、加州阳光开了店(萧山国际机场店除外)。在恒隆广场楼下的星巴克点上一杯咖啡,透过落地玻璃看来往的人群,忽然成为一件倍有面子且时髦的事情。每次去星巴克总是人满为患,有时候队伍排得总要转上好几个弯,想要有卡座喝咖啡更是全凭运气……

而如今,打开大众点评数了数,萧山星巴克已经超过40家,几乎成了商圈、写字楼的标配。连市心桥头的新华书店都嵌入了一家星巴克,这样的配置对于在老城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,确实是太友好了。

而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,星巴克又不能满足他们了,萧山还出现了一些小众手冲咖啡店。

如星巴克扩张地图一样,随着消费需求和体量的蓬勃发展,萧山的商圈多点开花,从当年城区仅有恒隆广场、加州阳光两个大型综合体,到银隆广场B座开业、旺角城开业,再到万象汇、印象城、萧山银泰、瓜沥七彩小镇……萧山的消费层次越来越丰富,如今的我常常在萧山的商圈里寻觅新奇点。

一个钱包折射购物的多元化

我记得老妈原来有一个皮质钱包,专门放在鞋柜上,出门买菜都带着,里面不仅放了百元大钞,还有很多一元硬币,拎起来还有点分量。这几年,老妈出门买菜也不拿钱包了,因为买菜都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,钱包“退役”了,就塞在鞋柜里,说是等皮质全部老化了再扔吧。

这几年,购物渠道越来越多,老妈也在不断更迭自己的购物模式。前几年每逢过年前就会去和平会展中心准备年货,我负责开车,她负责扫货。这几年春节也都不去大批量买年货了,主要是吃不完,且没那个必要了。

曾经的日常,我们家人最喜欢隔几天就去家附近的世纪联华超市采购,现在去得少了,因为通过外卖App,超市的物品就能送货到家。除了老妈清晨跑农贸市场外,全家的生活用品不少都在各大购物App解决。

去年,老妈还被姐妹推荐加入了小区的团购群,群里时不时卖些新鲜吃食,各种时令水果和蔬菜都不缺。有一次群主在群里喊:“新到了一批柚子,48元8个,有要的吗?”老妈听到了,马上用语音回复要一袋,结果当天就吃到了香甜又便宜的柚子。

去年,山姆超市开业,我凑热闹买了一张会员卡。第一次去山姆超市,我带着老妈去买牛排、芝士蛋糕、青柠水等,花了2000多元,刷的是老妈支付宝的钱。“开业那些天,人山人海,感觉大家刷手机付钱买东西不要钱一样的,回家后细算下来倒有点肉痛了。”除了开业去了一趟山姆超市,之后老妈学会了用山姆App购物,每次买东西都是几个老姐妹拼单,每次分账单连几毛都算得很灵清。

现在,购物方式越来越多元化,线上和线下都有,总体来说,我还是线上多一些,买奶茶也通过点外卖,但我老妈坚持买菜要去农贸市场,有时候还跑到戴村楼塔去买点农家菜。老妈说连乡镇农贸市场的老太太都有微信二维码,不过是他们孩子的。

最近,老妈又迷上刷抖音直播,看中了一件连衣裙,马上下单了,结果收到了根本穿不下,只好退货。她说,有个老姐妹很喜欢看直播买鞋子,家里有一个屋子堆满了“抢单”来的鞋子……

“这年头,钱包可以不带,手机必须有,否则寸步难行,连吃饭都是扫码点餐,不与时俱进学点新玩意,连饭都要吃不上了。”老妈的这点心声挺实在。

标签: 农贸市场 恒隆广场 加州阳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