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山南部,楼塔古镇的“心脏”位置,一座古色古香,粉墙黛瓦的书房静静伫立着。

沿着木质楼梯上二楼,古朴的茶室内,楼晨娓着白衬衫,正一边沏茶,一边招呼记者坐下。她的一侧,整齐摆放着《楼塔细十番》《苏轼诗词文赋一百首》等书籍。

今年28岁的楼晨娓,是永兴书房·南书苑的主理人,也是土生土长的楼塔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过去十年,她见证了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在古镇落地生根、一个个文化空间不断兴起、非遗保护工作逐年深化,自己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满腹诗书的文化工作者。

“留在楼塔做文化,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回来。”提及扎根故乡的原因,楼晨娓自信满满。

乡村博物馆从无到有文脉幸得传

在楼塔,“神仙太公”楼英的名字,家喻户晓。

仙岩楼氏楼英,20岁开始行医,药到病除。明洪武十年(1377),楼英为患病的朱元璋治病后,便辞归故里。后花费30余年编著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《医学纲目》。

而在楼晨娓的记忆里,十年前,楼英还只是一个村民口头的传说人物,对他,除了尊敬一无所知。这种尊敬,源于楼塔人每年除夕夜去楼英祠堂上香的习俗。“那时镇上还没有博物馆,我既没有听说过明代中医给朱元璋看病的传奇,也不了解《医学纲目》背后的故事。”

变化发生在2019年。

当年3月,一场围绕楼英纪念馆建设的工程在古镇紧锣密鼓地进行。与此同时,一批经过收集整理的楼英相关藏品纷纷入驻。11月,楼英纪念馆正式开馆,不仅展示了楼英的生平,还突出展示其“惠天下”的医学理念。

“我对楼英太公不仅仅是尊敬了,更有一种身为楼塔人的骄傲。”楼晨娓说,楼英读书很多,尤其擅长医理和易理,他的《医学纲目》全书40卷,对《内经》和历代医家理论都有阐述和辨明,提供的组方也都是公开的,这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“惠天下”。

也正是从这时起,楼晨娓意识到,这座昔日文化气息并不浓厚的千年古镇,随着一座座纪念馆的落地,已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
2018年11月,楼曼文纪念馆开馆,全面展示楼塔人楼曼文从事革命事业的事迹;2021年1月,楼塔抗战纪念馆开馆,讲述了楼塔抗战往事;2021年9月,楼塔记忆馆落成,将楼塔的宗祠文化、中医文化、老街文化、红色文化、书画文化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……

“十年前,我对红色名人名家故事可以说毫不知情。”楼晨娓说,有了楼曼文纪念馆后,楼塔人不仅更了解楼曼文的英烈事迹,还逐渐将她性子里那股刚烈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,大家对古镇历史的认同感、文化自豪感也增强了。

2022年,“精修”后的楼英纪念馆、楼曼文纪念馆入选浙江省级乡村博物馆,标志着楼塔实现了博物馆从无到有的突破。同一年,楼晨娓将目光放在了城市书房与乡村博物馆的研学合作上。“博物馆+研学,更有助于楼英中医药文化和楼曼文精神的传播。”楼晨娓说,目前书房一共开展了10场左右的研学活动。

文化空间遍地开古镇也新潮

漫步在古镇,城市书房的书香气扑面而来,李可染画院的艺术气息持久浓郁,楼塔文体中心的精美书画展令人驻足……如今,一个个新潮的文化空间在楼塔遍地开花,楼晨娓一边穿梭在街巷,一边娓娓道来每处地方的历史故事。

而在十年前,镇上还没有一处能“拿得出手”的文化设施。“那时除了祠堂什么都没有。”楼晨娓记得,镇上的篮球场一侧是个古戏台,有时会有戏曲班过来表演,小时候唯一的文化活动就是跟着姥姥去看戏。“如果想要看书借书,至少得花2小时坐公交车去萧山图书馆。”

因此,2019年楼晨娓听说镇上有一家正在装修的书房时,她的第一反应是,楼塔也有图书馆?“后来才知道书房是我的阿姨楼燕所创。当时我就想,有了书房可以吸引更多孩子过来阅读,书房新潮的效果图也很吸引人,所以我萌生了运营书房的想法。”

说干就干。2019年8月,楼晨娓辞去万松岭画室的工作,开始负责运营书房。同年12月,永兴书房·南书苑正式开馆。在书房一隅,还摆放着一整套《仙岩楼氏宗谱》,由楼晨娓自费购买。“每个人都可翻阅,主要是为了让漂流在外的楼塔人,回来也能找到自己的根。”楼晨娓说,书房平时还会举办书友会、摄影展、画展等活动,一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场。

那两年,随着一个个文化设施、文化空间相继入驻,楼晨娓感到镇上的文化氛围愈来愈浓郁。

2018年,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正式开馆,万松岭、言志、天逸、白墙等画室纷纷落户;2019年,楼塔与中国美院达成协议,引入美创空间项目;2021年,楼塔记忆馆、楼塔传艺馆启用,“国遗”楼塔细十番和书画协会从此有了“娘家”;2022年,杭州数智乡村建设研究院成立……

不仅如此,随着萧山成功入围钱塘潮涌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行列,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。楼塔既有“国遗”楼塔细十番,今年还新添了楼塔民歌、楼塔粗十番、报添丁、杀年猪习俗等4个区级非遗项目。

“十年前,我不觉得楼塔有文化气息,如今能打卡的文化空间越来越多,展陈质量越来越高,中医药文化、书画文化等各类本土文化更是百花齐放。耳濡目染之下,我也渐渐变得更关注文化内涵了。”楼晨娓说。

标签: 医学纲目 楼塔细十番 中医药文化